跳到主要內容

保肝 VS 爆肝,1 分鐘保肝常識!

1 分鐘保肝常識!台灣 B 肝人數將近 250 萬!你檢查了沒?

作者:肝病防治基金會 許金川教授

台灣約有 250 萬的 B 肝帶原者,

相當於每 5-6 位成年人當中就有一人,
人數將近台北市的總人口。

B 型肝炎帶原者是肝硬化、肝癌的高危險群,
發生肝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 100 倍以上。
年輕的藝人安鈞璨因肝癌引發併發症去逝,
引起大家對肝癌的關注,
但回到最源頭,肝癌不會突然發生,
在肝出問題前,你對保肝的基本常識具備了嗎?

接著看下去,了解如何保肝吧!

保肝變「爆肝」!怎麼會這樣?


台灣人怕爆肝卻保錯肝,
常說要防肝病,卻對肝病不了解。
成年人幾乎都得過 B 型肝炎,
有意識到要做 B 型肝炎篩檢的人卻很少,
吃保肝丸的人卻很多!

不要讓心肝寶貝不開心,
請讀這本一分鐘保肝常識《爆笑不爆肝!輕鬆掌握保肝常識》,
由肝病防治權威許金川教授說笑給你知!
(許教授是「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」創辦人,
基金會經常舉辦免費肝病篩檢活動,
沒有做過 B 型肝炎檢查的讀者可以留意,一定要去檢查!)

情境 1. 積勞會「爆肝」?

新婚夫妻來看診,太太說:
「他最近很累,白天猛打瞌睡,沒精神。
他有 B 肝,會不會爆肝,要猛爆性肝炎了?」
我看了住址,跟某同事一樣是苗栗通霄人,
於是脫口:「通霄?」
太太臉紅紅地說:「新婚夜忙,較……」
原來是玩通宵,難怪那麼累。

【1 分鐘保肝常識 】
一般人總會有個迷思,認為太操勞會傷肝,
或是感到疲倦時就認為:「我是不是爆肝了?」
其實,一般人所說的「爆肝」,
指的應該是「自律神經失調」
而不是「猛爆性肝炎」,
大家千萬不要誤解了,更不要「保錯肝」。

情境 2. B 肝帶原?定期追蹤不用怕!

醫生:怎麼了?為何心事重重?
患者:最近體檢竟然發現得了B型肝炎!
醫生:那有什麼關係!定期來報到監控就好!
患者:我爸就是肝癌走的;公司主管才50歲也是肝癌開刀!還有...
醫生:總比得了不治之症還好吧!要不然我糖尿病跟您換好不好?
患者:不要不要,甜的不能吃,還要洗腎鋸腳,
           心臟裝支架,失明看不到美女...

【1 分鐘保肝常識 】
檢查發現有B型肝炎不用慌張,
更要切記別為了保肝而亂吃偏方、保肝食品,
最重要的還是定期作完整的肝臟追蹤檢查,
才是正確的保肝之道。


情境 3. 性行為與 B 型肝炎傳染

(廣播:據統計,70% 的男人都有一次婚外情...)
老公:妳親愛的老公我就是另外的 30%
(廣播:至於其他的 30%,都希望有一次以上的婚外情!)
老婆:嘿嘿,你還真誠實勒。

【1 分鐘保肝常識 】
B 型肝炎是經由血液或體液傳染的,
所以,性行為有可能感染到 B 型肝炎,
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,
凡是沒有 B 型肝炎帶原及抗體的人,
要快去注射 B 型肝炎疫苗,
產生抗體之後,就不怕被傳染了!


情境 4. 啊!有一粒!肝癌會找上誰?

患者:醫師,我覺得你們的腹部超音波蠻恐怖的!
醫師:腹部超音波不痛不癢,怎會恐怖?
患者:醫師幫我做沒多久就叫說有發現一粒 1.2 公分,
           我家人又有肝腫瘤病史,我...
醫師:別緊張,你的不是肝腫瘤,是膽結石啦!

【1 分鐘保肝常識 】
現代人談癌色變,
但卻有不少人仍抱持著鴕鳥心態,
覺得肝癌不會找上門。
肝癌的高危險群包括肝硬化病人、慢性肝炎病人、
B 型肝炎帶原及 C 型肝炎感染者、
家中有人罹患肝癌者等。
其中,尤其以 B 型及 C 型肝炎是發生肝癌最重要的原因。
因此,有 B 型及 C 型肝炎的人
一定要定期做完整的肝臟追蹤檢查。



原始資料取自https://www.cmoney.tw/notes/note-detail.aspx?nid=37184

留言

  1. 謝謝阿J
    我陸續分享給我的家人和同事們看,他們都說很有用,也會隨時注意自己的健康!

    回覆刪除

張貼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【被罵的人態度不好,要怎麼治好他?!】杏仁核vs前額葉

https://m.facebook.com/seedofhopeclinic/photos/a.223859761145535.1073741827.219205731610938/697765787088261/?type=3 【被罵的人態度不好,要怎麼治好他?!】 「我太太一直說我有問題,她罵我不負責任不幫忙家務時,我總是呆呆的看著她,不會馬上就去做她想要我做的事。我真的就是呆在那裡,每次都這樣,我是不是應該去看一下醫生拿個藥?」 「我的孩子功課好不好對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!最讓我煩惱的是他的態度,我只要叫他去複習寫功課,他就呆住,坐在那裡不動,一個小時也沒翻一頁,怎麼罵就是不動,每天晚上都要讓我氣到抓狂,用罵的用處罰的都沒用!有什麼辦法讓他態度好一點?不要這樣拖。」 被罵的人會呆住、態度不好、被動,真的沒有藥可以醫!因為,這是正常的現象,沒有藥物可以治療「正常」! 再強調一次,沒錯!被指責後人會呆住,甚至反擊回來,或是逃走,是超級正常的現象! 從大腦神經科學來看,人類的思考與情緒主要是由大腦中的兩個部分控制影響。一個是前額葉,主要負責理性思考,我們期望的「完美小孩」「完美對象」所該具備的所有能力和功能,都是由前額葉控制,例如:會推論因果關係、能思考解決方案、能分析情勢、能評估後安排優先順序等。能有一位具有強大前額葉功能的伴侶和小孩,是多麼的幸運又幸福呀! 另一個部分就是杏仁核,這個位於大腦核心位置的兩顆杏仁大的組織,只負責讓人做三件「態度不好」的反應:攻擊、逃跑、發呆(簡稱攻逃呆)。前額葉在大腦的外層表面,杏仁核被藏在大腦的核心,從演化上來看,應該是重要的部位會放在中間被好好保護著,是吧?但是杏仁核只負責攻逃呆,有什麼好重要的呢?客倌,您不知道杏仁核有多重要呀!它可是危機處理中心,若您生活在幾千年前的野外,一走出山洞就看見灰熊站在你的山洞門口,您也只能想辦法找個武器和牠打一架;或是快點逃,至少要跑贏隔壁的那一個,才能活下來;或是好好躲起來,想盡辦法不要動、不要出聲、呼吸輕一點、不要散出氣味,或許灰熊沒有看到您,也就走掉了。您說,攻逃呆重不重要?! 當人類不住野外,改為群居,和一群人住在一起有沒有生存危機?有!最大的生存危機是什麼?「不被喜歡」!一個不被喜歡的人會被霸凌,可能會被圍毆致死、會被遺棄、會被忘記分享食物和資源給他,死...

受精卵成功著床後的7個小症狀,懷孕初期的小徵兆~

受精卵成功著床後的7個小症狀,別到出現問題就後悔當初沒小心了 2016-07-03   由 最美寶寶媽媽 發表于 親子     娟和丈夫已經結婚三年了,在看到身邊的親戚朋友都陸續懷孕了,原本計劃再過兩年要孩子的夫妻倆也把寶寶計劃提前了,所以為了更快懷上孩子,小娟嚴密的監測自己的排卵期,只為提高受孕的幾率。 為了懷上個健康的寶寶,夫妻倆還特意去醫院做了全身檢查,但各項顯示都非常健康,按常理是應該很容易懷孕才是,可是過來半年還是沒有傳來喜訊。 精細胞與卵細胞相遇      然而 經期一直非常準時的小娟,這個月推遲來月經了,而且血量比較多,腹部疼痛,這更顯得不正常,隨即小娟到醫院檢查。卻聽到一個晴天霹靂的消息,原來小娟懷孕一個月了,但在早期沒有注意,胎兒已經流產了。     為提高受孕的幾率,絕大多數夫妻都會選擇在排卵期同房,但是有一些寶媽因為沒有過多了解這方面的知識,即使寶寶來了也不知道。好不容易懷上了,可是因為自己的無知,胎兒就這樣走了,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,想要儘快懷上寶寶的你一定要知道以下幾點。      通常受精後的第 6 ~ 7 天,胚泡開始著床。 著床就是已經到子宮了,但那時還小,用超聲波是看不見的,著床後20-30天左右才可能用超聲波看得見小孕囊,但受精卵著床後的3-4天,也就是排卵期後的第十天以後,用早早孕試紙就能測出弱陽性,但有些可能不能測出。如果是這樣的情況下,那麼孕媽要如何知道自己懷孕了呢?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受精卵成功著床的症狀有哪些。 對於受精卵著床在開始的時候大部分孕媽是沒有感覺的,但有些孕媽會有某些特殊的異樣感覺。 1、感冒的感覺 :著床成功,基礎體溫會下降,有些甚至會有著床出血,有些更甚至會有感冒的症狀。 2、腹痛、腰酸 :有些孕媽會出現小腹輕微脹痛、乳房變柔軟等現象,像來月經時的感覺。 3、感覺疲倦 :黃體素(一種荷爾蒙)的大量分泌,會讓你覺得筋疲力盡。幾乎所有懷孕的婦女都深受這種症狀之苦,你可以再觀察其他的症狀,以確定你的懷疑。 4、感到反胃 :有些人在受孕之後的前幾個星期,就開始了害喜的症狀...

深度近視、眼壓過高小心青光眼!吃2食物降眼壓

【早安健康/林昕潔整理編輯】根據統計,台灣青光眼就醫患者約31萬人,10年間遽增近7成。由於青光眼沒有明顯症狀,當患者察覺視力狀況有異就醫時,可能已經損失40%以上的視力了。若是未能及時接受治療,青光眼甚至會造成失明!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醫師坪田一男提醒,40歲以上民眾應定期接受眼部健診,才能防止視力衰退。 青光眼的成因是眼內液體(防水)無法正常排出,導致眼壓升高、壓迫到眼球後方的視神經,造成視神經受損。患者會感覺到視野變窄,嚴重時甚至會失明。另外,近年來也出現許多「眼壓正常」的青光眼患者,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王清泓曾撰文指出,眼壓最高的時間多為半夜或一大清早,有可能因此升高的眼壓並未被測量到。此外,眼壓變化晝夜不同,在不同時間多次測量,有助於瞭解眼壓是否正常。 坪田一男醫師表示,目前無法讓已受損的視神經恢復正常,因此青光眼的治療以疏通眼內液體流動、降低眼壓為主。另外,新的研究結果也顯示,「正常眼壓型青光眼」的患者若能將眼壓再降低30%,大多數患者的視神經病變就不會繼續惡化,因此「降低眼壓」也是正常眼壓型青光眼的治療方法。 小心!這些人是青光眼的危險族群 .老年人較容易罹患青光眼:40歲以上成年人有5-10%眼壓過高,其中每年約有1%會轉變成青光眼 .女性略多於男性 .近視者罹患青光眼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2~4倍,特別是600度以上的深度近視者 .糖尿病病患罹患眼壓高青光眼的機會是正常人的2~4倍 .有青光眼家族史者 .長期使用類固醇者 若有以下症狀,應立即就醫 1 視力模糊、周邊視野縮小 2 夜間看燈光有五彩光圈圍繞 3 頭痛、眼脹,甚至會噁心、想吐 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副院長廖士傑醫師提醒, 青光眼患者應注意五點保健之道: 一、定期測量眼壓、檢查視神經及視野,以期控制病情。 二、生活規律、心情穩定,避免熬夜及情緒激動。 三、飲水要分量分次,避免牛飲。 四、充分配合醫師指示用藥,勿自行調整。 五、從事輕柔運動,如散步、游泳、騎腳踏車、慢跑等有助降低眼壓,避免閉氣用力,如舉重、倒立等運動。 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醫師也提醒,青光眼患者應注意睡眠充足、不熬夜,並且注意睡姿,避免趴睡、墊高頭部,以免眼壓上...